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0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52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44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8篇
  1962年   7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21篇
  1955年   10篇
  1943年   6篇
  1924年   5篇
  192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正> The mastodont materials described in the present paper, associated with Amblycastor tunggurensis, Amphicyon sp., Anchitherium cf. aurelianense, Brachypotherium sp., ?Chilotherium sp., Stephanocemas thomsoni, Dicrocerus grangeri, Eotragus sp., Oioceros grangeri and O. noverc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Haramagai formation of Junggar Basin in Xinjiang by an IVPP field team in 1982. The geology of the area has already been reported by Tong (1986, 1987). The mastodont fossils found at 5 sites on the north and west banks of the Ulungur river, Junggar Basin are abundant. They comprise 5 species, among which is one new species.The author is greatly indebted to the IVPP field team (Tong, Y., the head of the 1982 Junggar field team) allocating the mastodont materials for me to study.  相似文献   
22.
湖北安陆新的恐龙蛋类型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记述的恐龙蛋化石标本,采自湖北省江汉盆地公安寨组下部.蛋化石保存完好.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蛋壳的显微结构完整,清晰可见.根据钙质蛋壳基本结构单位的形态及排列特征,笔者建立了—新属,新种——Dendroolithus wangdianensis gen. et sp. nov.,代表恐龙蛋类一个新科——Dendroolithidae fam. nov.此外,残存的卵壳膜纤维化石的发现,将为进一步研究恐龙蛋卵壳膜的结构和氨基酸组成提供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23.
曾毅等建立了一系列检测EB病毒IgA/VCA和IgA/EA抗体的鼻咽癌早期诊断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鼻咽癌诊断更为特异的IgA/EA抗体的检出率,我们建立了检测EB病毒IgA/EA抗体的蛋白印迹法。方法敏感特异,结果令人满意。 本法中所用的两个质粒系由本实验室与西德Pettenkofer研究所Wolf教授的实验室合作构建。pUCARG1140和pUC9MBcE3.2质粒均为表达质粒,前者携带着来源于EB病毒Bam  相似文献   
24.
1985年4~10月与1986年6~8月,在贵州省沿河县的纸坊村和崔家坨村先后发生了病因不明的传染病。纸坊村约有1/5的村民发病,病死率为12%,崔家坨村有1/10的村民发病,病死率高达30%。发病波及各年龄组,以青壮年为多,有家庭集聚现象。 本病起病急,轻症者只有头晕、乏力、肌痛、多汗、心悸伴以低热,有的初期有短暂的腹泻。重症者有高热(40℃以上)、大汗、心悸、游走性肌肉痉挛伴有明显疼痛和触痛,以腰骶部及四肢肌肉为好发部位。病人烦燥不安,2~5天内死亡。经实验室检查,排除了食物中毒、农药中毒、钩端螺旋体病和弓形体感染。从病人和接触者的粪便中分离到9株病毒,性状一致,为RNA型25nm的球形颗粒,耐酸,耐乙醚,能凝集人“O”型血球。经血清学鉴定为ECHO3型病毒。16份病人双份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恢复期血清对该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升高者共8例(纸坊村和崔家坨各4例)。病人单份血清也都有较高的抗体。有理由认为两年中先后在两个村庄发生的传染病与ECHO3型病毒有密切关系。查阅文献,尚未见有关ECHO3型病毒引起以肌痛、游走性肌痉挛为特征的疾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25.
利用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病毒病的治疗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重大课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国内外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陈伯权等用乙脑病毒皮下或腹腔感染3周龄小白鼠24、48小时及5天后,分别用乙脑病毒51-8McAb进行治疗,平均治愈率分别为78%、73%及22%。  相似文献   
26.
中水技术开发既可缓解水资源的紧缺,又能改善城市环境。本文报道用石英粉吸附/洗脱和浓缩棒脱水的二步浓集水病毒技术(回收率为25.4~37.3%),研究中水技术不同处理工艺去除病毒的效果。结果,二级处理可去除掺入病毒的98.9%,结合三级处理的混凝沉淀和过滤,可去除99.976%,再加活性炭吸附或加氯消毒,所得中水分别去除掺入病毒的99.986%和99.991%。经首都机场中水道试验厂水样检测表明,中水中未检测到病毒(<0.23PFU/L)。  相似文献   
27.
使用寡核苷酸指导的定点突变方法,将人αA型干扰素的完整基因与γ干扰素C端16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融合,在噬菌体λP_L启动子控制下,合成了一个杂交蛋白质。此蛋白质经抗人α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纯化后,在MDBK细胞上具有抗病毒活性,并像γ干扰素一样,可被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磷酸化。[γ-~(32)P]杂交蛋白与MDBK细胞的结合,可被αA型干扰素大大抑制(70%)。  相似文献   
28.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22株cDNA克隆及其特异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22株RNA,经polyA接尾,以Oligo-dT做引物,合成cDNA。用pUC18为载体转染E.coli Mc1061,建立cDNA克隆。再经菌落杂交,选择病毒特异性的5个阳性克隆制成缺口翻译探针,与病毒RNA3个片段进行反杂交,确定RNA片段的特异性。结果表明,3个克隆为中(M)片段的cDNA,另两个分别为大(L)和小(S)片段cDNA。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克隆的DNA中含病毒特异的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29.
应用电子探针对植物根际和根内营养元素微区分布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子探针可检测出玉米、大豆根际和根内含有Na,Mg,Al,Si,P,S,Cl,K,Ca,Ti,Fe,Cu和Zn 13种元素。这些元素在根际土壤、粘液层和根组织内的含量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除Si,Al,Ca,Fe在根际土壤中峰值较高外,Ti仅在土壤中达到可检测量;S,Fe和Zn富集在粘液层,Mg,P,Cl只在根组织内才有较明显的峰。这些规律可作为区分根—土界面的参考指标。K含量在根内明显高于根际土壤,并由表皮层到中柱径向增加;Ca则与K不同,且受植物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采用一种简便而快速的方法分离了盐泽螺旋藻的藻胆体。藻胆体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18 nm,室温下荧光反射峰位于677~678 nm。利用7~15%SDS—聚丙烯酸胺梯度凝胶板状电泳,可分出三条有色多肽,其中藻蓝蛋白的α亚单位与别藻蓝蛋白的α亚单位几乎重叠,不易区分;另有分子量为117,99,53,49,27,24.5和14kD的七条无色多肽。117和 99kD多肽可能联结藻胆体和类囊体,并作为末端能量受体,而14kD多肽多为“核”亚结构的组分,其余的可能为“棒”亚结构内和“核”“棒”亚结构间的联结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